人腦中發現微塑料

人腦中發現微塑料



人腦中發現微塑料

根據週一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巴西科學家在屍體腦組織中發現了微塑膠。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人體幾乎每個器官、血液和阻塞動脈的斑塊中都存在微塑膠。這些無所不在的污染物能否到達人腦一直是科學家首要關心的問題。

最新的研究著眼於大腦中稱為嗅球的部分,它負責處理有關氣味的資訊。人類有兩個嗅球,每個鼻腔上方各一個。連接嗅球和鼻腔的是嗅神經。

一些研究人員擔心,嗅覺通路也可能是微塑膠超越嗅球進入大腦的入口點。

「先前對人類和動物的研究表明,空氣污染會到達大腦,並且在嗅球中發現了顆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嗅球可能是微塑膠到達大腦的第一個點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Thais Mauad 博士說。

Mauad 和她的團隊從15 具年齡在33 歲到100 歲之間的屍體中採集了嗅球組織樣本。碎片。

研究人員在組織中總共發現了 16 種塑膠纖維和顆粒。最小的比人類紅血球的直徑還細,人類紅血球的直徑約 8 微米。他們發現的最常見的塑膠類型是聚丙烯,其次是聚醯胺、尼龍和聚乙烯醋酸乙烯酯。

「丙烯無所不在,在家具、地毯、衣服中,」莫阿德說。 “我們知道我們最容易接觸顆粒物的地方是室內,因為我們所有的房子都充滿了塑料。”

新墨西哥大學毒理學家馬修·坎彭(Matthew Campen)研究了大腦中的微塑料,他表示嗅球中微塑料的存在「很獨特,但並不令人驚訝」。

坎彭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鼻子是防止顆粒和灰塵進入肺部的主要防禦點。” “因此,在嗅覺系統中看到一些塑料,特別是考慮到它們在身體其他地方的存在,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

雖然研究中沒有指出這一點,但 Campen 表示,他認為樣本中可能還含有許多奈米塑料,其尺寸範圍為 1 至 1,000 奈米。人類 DNA 鏈的厚度約為 2.5 奈米。 (一微米比奈米大 1,000 倍。)

嗅球中存在微塑料並不意味著大腦其他地方也存在微塑料,例如與認知相關的區域。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顆粒是否真的可以透過嗅球到達大腦的這些部位。

坎彭說:“有證據表明,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可以通過嗅球移動到大腦,但這是否是向大腦輸送物質的主要途徑。”

嗅覺系統是鼻子和大腦之間的通道。該系統透過處理從各種物體(例如烤麵包或花束)中飄出的微小氣味分子來檢測氣味。這些分子刺激嗅覺神經,訊號在大腦中被處理為氣味。其他粒子可以沿著相同的路線傳播。儘管罕見,但像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這樣的變形蟲——比研究中發現的微塑料的尺寸還要大——可以通過嗅覺神經進入大腦。

「我們認為,如果細菌能夠通過這條途徑,微塑膠也可能能夠通過,」莫阿德說。

坎彭說,奈米塑膠更有可能透過血液進入大腦,血液從肺部或消化道而不是嗅球中吸收塑膠碎片。然而,顆粒(即使是藥物中的顆粒)也很難透過血液進入大腦。這是因為大腦被稱為血腦屏障的半透膜包圍。對體內微塑膠的研究仍然是新的,這些微小的塑膠碎片能否穿過人體的血腦屏障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科學家對用於製造塑膠的 4,000 種化學物質以及塑膠碎片本身如何危害健康的了解大部分僅限於動物研究。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三週內透過飲用水接觸微塑膠會導緻小鼠大腦的認知發生變化。這些顆粒也能夠穿過血腦屏障。

今年早些時候,一項研究首次將微塑膠的存在與動脈斑塊中微塑膠含量較高的人的較高死亡率聯繫起來。

「我們知道,當細胞在實驗室中暴露於微塑膠時,會發生發炎反應,」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研究科學家瑪麗·約翰遜博士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約翰遜指出,包括癡呆症在內的神經系統疾病與暴露於空氣污染有關。

“我們的想法是,微塑膠能成為這個謎題的一部分嗎?”她說。 “令人擔憂的部分不僅僅是顆粒本身,而是這些塑料中含有添加劑,我們知道其中一些可能有毒。”



Source link

More From Author

聯準會降息可以幫助購屋者解決最大的問題之一

聯準會降息可以幫助購屋者解決最大的問題之一

波音公司因工廠工人罷工而凍結招聘以全面削減成本

波音公司因工廠工人罷工而凍結招聘以全面削減成本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cent Comments

No comments to show.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