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山區高處發現恐龍化石寶庫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

古生物學家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發現了數十塊化石,其中只有一個來自該地區以前已知的恐龍。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學館長維多利亞·阿伯(Victoria Arbour) 表示,這是她的團隊第三次來到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邊界以南約200 公里的斯帕齊茲高原荒野省立公園。該地區地形崎嶇,因此團隊必須乘坐直升機抵達。 通常,保存完好的恐龍骨骼是在岩石裸露的沙漠中發現的,但阿伯說,在這座特殊的山上,她的團隊找到了「化石母礦脈」。 「我們帶回了 90 多塊恐龍化石骨頭,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一個相對未開發化石的地方,」她告訴我們 黎明北 主持人卡洛琳娜·德瑞克。 觀看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發現的恐龍化石: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偏遠山區發現恐龍遺骸 研究人員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的偏遠山區發現了名副其實的恐龍骨骼寶庫,它正在改變人們對恐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的看法。 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物種,但官員表示,無論哪種方式,這樣的發現都有助於科學家更了解土地的歷史。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皇家博物館首席執行官特雷西·德雷克(Tracey Drake) 在新聞稿中表示:「這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它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多地了解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漫遊的恐龍。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北部的發掘中發現的恐龍脊椎化石。…

新化石顯示三葉蟲有五對頭部附屬器科學新聞

基於對保存完好的兩種三葉蟲軟體標本(晚奧陶世物種)應用的多種分析技術 伊托尼三關節炎 和中寒武世物種 鋸齒橄欖,古生物學家認為,觸角後面出現了另外一對頭附肢,顯示三葉蟲有五對頭附肢和六個節段。 伊托尼三關節炎。圖片來源:Jin-bo Hou 和 Melanie J. Hopkins,doi:10.1111/pala.12723。 三葉蟲是已滅絕的節肢動物,也是古生代海洋動物群的主宰。 它們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比恐龍長得多,它們在兩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並主導了海底生態系統。 它們出現在大約 5.4 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的古代海洋中,遠早於陸地上的生命出現,並在大約 2.52 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的大規模滅絕中消失。 它們極其多樣化,約有 20,000 種,它們的外骨骼化石遍布世界各地。…

澳洲出土泥盆紀腔棘魚化石科學新聞

現存的腔棘魚 拉蒂梅里亞 是最明顯保守的脊椎動物群體之一的標誌性「活化石」。現在,古生物學家從西澳大利亞晚泥盆世戈戈地層中發現的化石中描述了一種新的原始腔棘魚物種。命名 恩加姆加維·溫加里這條 3.75 億年歷史的魚類化石填補了腔棘魚差異和演化的關鍵過渡階段。 生活重構 恩加姆加維·溫加里。圖片來源:卡特里娜·肯尼。 腔棘魚是一種進化上獨特的葉鰭魚類,最早出現在大約 4.19 億年前泥盆紀早期的化石記錄中。 整個古生代和中生代已知超過 175 種腔棘魚化石。 在中生代,它們顯著多樣化,一些物種發展出不尋常的體型。 然而,在大約 6,600 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它們從化石記錄中神秘地消失了。 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是由一顆巨大小行星的撞擊引發的,消滅了地球上約 75%…

洞穴潛水員在大氣照片中探索墨西哥天坑

洞穴潛水員探索 Chan Aktun Ha 馬丁·布羅恩 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千瘡百孔。 6600 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靠近現在的希克蘇魯伯鎮,撞擊造成了巨大的凹陷,並導致多孔石灰岩基岩破裂。數百萬年來,雨水溶解了石頭,形成了地下河流、洞穴和天然井(天坑)。 攝影師 Martin Broen 探索了尤卡坦半島 280 個天然井,他的書中收集了其中的大氣照片 地獄之光,現已在美國上映,並於 9 月 17 日在英國上映。這張照片拍攝於 2020…

尼安德特人化石基因組揭示了消失了數千年的部落

被稱為索林的尼安德特人的頜骨,他被認為是與世隔絕的人群的一部分 澤維爾·穆斯 對法國發現的一塊尼安德特人化石進行的基因分析顯示,它來自一個以前未知的譜系,是一個在 50,000 多年的極端孤立狀態下的古代人群的殘餘。這項發現為該物種存在的最後階段提供了新的線索。 這塊化石被命名為索林(Thorin),源自 JRR 托爾金小說中的一個角色 哈比人2015 年,圖盧茲人類生物學和基因組學中心的盧多維克·斯利馬克 (Ludovic Slimak) 在法國南部羅納河谷的曼德林洞 (Grotte Mandrin) 洞穴土壤中發現了一些牙齒。在接下來的 9 年裡,這具骨架經過精心挖掘,露出了 31 顆牙齒、下顎骨、部分頭骨和數千個其他骨頭碎片。…

白堊紀的齒鳥吃的是裸子植物的果實,而不是魚科學新聞

古生物學家在兩個裸子植物標本的胃中發現了裸子植物的種子化石,裸子植物是今天的針葉樹和銀杏的近親。 朝陽長翼龍是已知最早的鳥類之一,也是最奇怪的鳥類之一。這項發現表明,這些鳥類正在吃水果,儘管長期以來的假設認為它們以魚為食,而最近的假設則認為它們以昆蟲為食,並且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固牙齒。 頭骨的 朝陽長翼龍。圖片來源:王曉麗。 朝陽長翼龍 大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生活在現在的中國東北部。 這種古老的鳥類於 2000 年首次被描述,它有很長的頭骨,僅在喙尖有牙齒。 「琺瑯質是體內最堅硬的物質, 長翼龍牙釉質厚度為 50 微米,」博士 Alex Clark 說。菲爾德博物館和芝加哥大學的學生。 「這與像恐龍這樣的巨大掠食性恐龍的琺瑯質厚度相同 異特龍 重達 4,000…

古生物學家鑑定出三種新的袋狼化石科學新聞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出土了袋狼屬三個新物種的化石遺骸 巴德吉努斯, 寧巴仙屬, 和 恩加馬拉辛努斯 位於澳洲昆士蘭州西北部里弗斯利世界遺產區的漸新世上部沉積物中。命名 紅豆, 彼得布里吉寧巴魚, 和 黑斑蝽這些新物種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袋狼科動物之一,這表明袋狼科的多樣化比以前所了解的要早。 紅豆 以屍體為食 席爾瓦貝蒂烏斯·邁克爾比爾蒂。圖片來源:Peter Schouten。 這三種袋狼新物種生活在 25 至 2300 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 其中最大的,…

墨西哥出土新鴨嘴恐龍科學新聞

來自巴斯大學和其他地方的古生物學家從白堊紀晚期普韋布洛地層中發現的部分頭骨中描述了一種新的鴨嘴龍屬和新種。 生活重構 利帕尼科阿惠拉龍。圖片來源:C. Díaz Frías。 新描述的物種被命名為 利帕尼科阿惠拉龍,估計長度為 8 m(26.2 英尺)。 它可以追溯到大約7,25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帕階時代末期。 利帕尼科阿惠拉龍 屬於鴨嘴龍(鴨嘴龍科)的一個獨特分支 Kritosaurini,其中包含 納瓦約威龍 及其親屬。 巴斯大學的尼古拉斯·朗里奇博士和他的同事說:“克里特龍是北美鴨嘴龍譜系較為多樣化的物種之一,其代表是來自西部內陸最新白堊紀的大量物種。” “下顎形態的顯著變化表明它們對不同的生態位和食物有專門化。” “金龍類顱嵴形態的變化也表明,性選擇推動了金龍類的進化,就像有冠的蘭博龍和角龍一樣。” “雖然金龍類的骨嵴並不那麼複雜,但金龍類可能擁有複雜的軟組織結構。”…

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吃掉了所有獵物,甚至骨頭和牙齒

八十八年前的今天,最後一隻已知的塔斯馬尼亞虎死亡,讓人類反思它在該物種滅絕中所扮演的角色。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宣布發現了袋狼已知最早的祖先:重金屬有袋動物,其下顎非常堅硬,可以吃骨頭和牙齒。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今天發表在 古脊椎動物學雜誌, 描述了漸新世晚期(大約 2400 萬年前)生活在澳洲的幾種有袋動物。這些有袋動物是塔斯馬尼亞虎或袋狼的祖先,袋狼是一種類似狗的生物,除了背上有獨特的同名黑色條紋。袋狼能夠將下巴張得非常大,通常以有袋動物和小型囓齒動物為食。由於塔斯馬尼亞政府認為這種動物對牲畜構成威脅,因此懸賞獵殺牠的頭部,導致棲息地喪失和過度捕獵等因素導致這種動物滅絕。 最近的論文描述了袋狼的一些古代祖先,它們比現代動物要小,而現代動物在滅絕之前是現存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動物。 蒂莫西·邱吉爾說:「曾經提出的觀點認為,在這2500 萬年的時間裡,澳洲以爬行類食肉動物為主,但隨著有袋類食肉動物(例如這些新袋狼)的化石記錄隨著每一個新發現的增加而不斷增加,這種觀點正在逐漸​​被推翻。 這三個新命名的有袋動物祖先是 蒂姆福克內裡, 彼得布里吉寧巴林, 和 黑斑蝽。它們是在里弗斯利世界遺產地區發現的,該地區蘊藏著澳洲最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礦藏。根據澳洲博物館介紹,袋狼最晚在2000年前就從澳洲大陸消失了。 蒂姆福克內裡 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古老的袋狼,也是三隻袋狼中最大的,重量在 15 至 24 磅(7…

新角龍恐龍物種揭曉 |科學新聞

古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在日本兵庫縣發現了一種新型早期分支新角龍恐龍的骨骼化石。 生活重構 筱山侏儒蟲。圖片來源:Kanon Tanaka。 這種新發現的恐龍在距今 113 至 1 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的阿爾布階時代漫遊在我們的星球上。 配音 筱山侏儒蟲經測量,該動物身長約 0.8 m(2.6 英尺),體重約 10 kg。 兵庫大學古生物學家 Tomonori Tanaka 及其同事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新恐龍擁有與任何已知角龍不同的獨特特徵。”…

Recent Comments

No comments to show.

Categories